绵羊痘和山羊痘分别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多发于冬春季节。本病潜伏期为21天。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发病,山羊痘只能使山羊发病。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年羊易感,细毛羊较其他品种的羊易感,粗毛羊和土种羊有一定的抵抗力。
该病一旦传入无本病地区,易造成流行。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用具、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1、病因分析
羊痘病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有饲养管理不当、季节原因、疫苗因素等。饲养不当往往是因为羊舍卫生较差、饲养密度大,粪便没有及时清理,导致细菌滋生而发病,发病后又不及时对病羊进行隔离处理,导致病情迅速蔓延。疫苗因素指的是,养殖场为预防羊痘病发生,通常会给养注射疫苗,但是疫苗如果储存不当,会使疫苗失效,从而感染此病,疫苗应储存在0度以下低温的环境。寄生虫原因是指某些寄生虫会携带羊痘病毒,如果没有及时驱虫,会是羊的抵抗力减弱,易感染此病。另外,在注射疫苗时,如果没有按规定进行消毒或注射位置和方法不当,也会导致疫苗失效,使羊感染此病。
2、羊痘病症状
羊痘病毒会在病羊身上潜伏一周左右,发病时,病羊的体温有明显的升高,可达41-42度,并且出现精神沉郁,心跳和呼吸加快,食欲减退或不进食,活动力减少或拱背呆立。眼角有眼泪流下,之后眼鼻逐渐开始流出脓性的分泌物,而母羊患病后,泌乳量下降或者停止,有些羊在发病后伴有轻微的咳嗽。体表皮肤开始出现丘疹,逐渐变为水泡,最后水泡破裂,出现褐色大痂块,此病的蔓延速度极快,病程大约在半月左右,病情严重者可在两三星期内死亡,妊娠母羊患病后会发生流产、死胎现象,而羔羊患病后死亡率极高。
3、防治方法
要加饲养管理,杜绝在疫区引进羊种,引进新羊时先要隔绝观察,做好防疫措施并确定为健康羊只后才放入羊群饲养。平常做好羊舍的卫生消毒处理,减少病原,定期对羊群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疫苗接种程序。在发现病害后,要及时对病羊进行隔绝,然后对羊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然后用1%的盐水溶液或者0.1%高锰酸钾对病羊的痘疹区清洗,接着再用碘甘油或者由蜂胶、酒精和云南白药组成的合剂涂抹,每天2-3次。如果出现破溃现象,可进行肌肉注射药剂,而病情较为严重时,可采取静脉注射500mL5%葡萄糖溶液,效果极佳。
以上是开心羊场今天为您带来的羊痘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关于羊痘病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想了解更多的,敬请置顶开心羊场公众号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