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动物营养保健产业化
当前位置:北京农博力尔 > 新闻资讯 > 正文

2019年养殖趋势简要分析

来源:    时间:2018/12/27    访问次数:
本文导读:环保重压下的内需牛肉需求缺口达近千万吨的现状下,我们养牛人几家欢乐几家愁?  欢乐有欢乐的道理,忧愁有忧愁的缘由。仔细思考思考,也许会帮助我们看明白一些事情,脸上多点笑容。  全球化 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2017年1-9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是406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34%以上。12月1日起又对一些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降低了50%以上,这进一步将国内和国外养牛人放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特朗普搞“美国优先”,但估计中国不会有“中国优先”的政策出现。以后也许会有政治因素引起的临时农产品贸易限制
  环保重压下的内需牛肉需求缺口达近千万吨的现状下,我们养牛人几家欢乐几家愁?   欢乐有欢乐的道理,忧愁有忧愁的缘由。仔细思考思考,也许会帮助我们看明白一些事情,脸上多点笑容。   全球化 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2017年1-9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是406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34%以上。12月1日起又对一些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降低了50%以上,这进一步将国内和国外养牛人放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特朗普搞“美国优先”,但估计中国不会有“中国优先”的政策出现。以后也许会有政治因素引起的临时农产品贸易限制,但闭关锁国的路不可能再走了。能不能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存活胜出,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造化。这方面,不能有任何幻想。   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不管爱听不爱听,必需承认,工人阶级是先锋队。工人阶级比农民阶级有天生的优势。要是不信,看看国内奶业老大和老二的表现,再对比一下养牛业的老大和老二。不管养牛如何规模化现代化,这改变不了它处于产业的底端和最容易受伤的特性。搞原材料生产的,就是玩不过加工和流通的,各个行业都一样。加工行业玩垄断,如果仅仅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人家是成功的避开红海,畅游蓝海,轻松赚着垄断带来的暴利。至于社会责任,呵呵,那只能靠良心。而良心在金钱面前,多是不堪一击。养牛从业者如果认识不到这些,会梦想着搞加工的能够良心发现,其结果多是梦想破灭和满腹牢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果不慎入了这行,就得拿这行的现实处境来思考。但这并不是说养牛的就自暴自弃。养牛的可以改变小环境,打好自己这把牌,但改变不了打完这把牌后的收益。收益多少的决定权在加工者的手里,多收了三五斗并不意味着是个好年景!   做大还是做强 决策者曾经认为大就代表着强。   08年以后大量小型加工厂的关停和规模牛场的出现就是例证。现在回过头来看,大和强实在不是一回事。大是说规模和体量,强则是说质量和成色。大,不一定强;强,则不一定要大。最理想的又大又强,则是千年一遇的事。在原奶销售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之下,大牛场的苦只有自己清楚。养牛,除了情怀,它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商业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效益。如果产生不了效益,大规模只能意味着大风险。放弃浮夸吹牛把养牛当鱼饵钓政策钓补贴,把效益放在首位以严肃的商业思维思考并以最适合自己的规模来养牛,才是最“中”的,极端只能失败。大和强两者之间,强永远强于大。   有了以上思考,那么18年该如何做呢?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道路不外乎以下几条。   撤。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已经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成本。我们在做决策时,应该不去考虑沉没成本。但现实中人们还是经常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比如如果现在投资100万养牛,成功的几率是49%,许多人不会投资。但如果过去投资200万养牛亏了,现在融到100万,是继续投资养牛还是投资其它行业?尽管投资养牛的成功几率还是49%,许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投资养牛。   因为内心里觉得,不投资这100万,过去投资的200万就白投了。可事实是新的100万投资和过去的200万投资之间,没有啥关系。投资的成功概率不会因为过去投了,追加投资时会增加。权衡好,思考好。如果觉得自己当初犯了错,选错了行,嫁错了郎,那就承认自己的失误,该离就离,该分就分,没必要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错下去。放弃,也是一种胜利。   靠。依靠个说话算数的搞加工的“工人阶级”。这要找个有契约精神的加工企业,同时要有好的媒介才能靠得上。比如行业称道的上海奶协,就将本地的养牛人和光明乳业有效的促和在一起。“工”“农”联合一起闹革命,做到了持久协调发展。有了好靠山,不愁卖奶,才能静下心来好好养牛,把牛养好。尽管看起来有点傍大款的味道,但这确实是相当靠谱的一条出路。   加。就是搞牛奶加工。尝试从农民阶级转化为工人阶级。自产,自加,自销,做好就是一条龙。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的骨感。到现在还没见到成功的由“农”到“工”成了龙的。一条龙对经营理念,人才和资金的要求,远高于单一业务。养牛和养人差别太大,要让牛和人都买账,的确不容易,没有两把刷子还真玩不转。   熬。没法撤,靠不上,加不起的,只能熬,只能每天奔走于不同的加工企业之间求爷爷告奶奶。熬到啥时是个出头日子呢?鬼也不知道。好在熬的人都比较乐观。相信下季度,相信下半年,相信只要太阳还能升起,日子就有盼头。要能熬,需要逼着自己提升内功,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一毛不拔。逼着自己净化牛群,把带毒带病生产性能不行的淘汰,留下健康高产的。逼着自己培养人才,提升员工能力,一人能干两个人的活。也许熬到巴氏奶是主流消费品哪一天就熬出头了,就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媳妇熬成婆了。   不管2018年养牛人是决定如何过,真心希望他们口袋里有银子,脸上有笑容。身体也许累点,但心里不累